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重点转向质量保障
2025-01-06 14:27:12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蓬勃展开。在数字化浪潮中,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独特优势,推动了众多行业的技术革新。


加快构建和完善标准体系,将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去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等联合发布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重点聚焦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如今已过去近一年,我国区块链标准化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区块链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技术创新层面,全球各大主流机构在区块链的扩展性和互操作性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零知识证明、闪电网络、状态通道等区块链第二层网络协议的出现,大幅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效率和安全性。跨链桥、中继链、哈希锁、安全多方技术等技术有效解决了不同区块链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同时,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了分布式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于区块链的更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应用和业态层出不穷。智能合约的应用优化了传统业务流程,显著提升了数据共享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在应用领域,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司法、民生、能源低碳等方面的应用持续深化拓展。通过智能合约,逐步优化了传统业务流程,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增强了传统产业在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数据跨境领域,2023年11月29日,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技术优势,成功实现了用户自主跨境携带资料的可信验证。


区块链标准化制定工作也在加速推进。《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强调,要围绕区块链治理以及区块链系统的开发、集成、管理等开发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化需求,加快重点标准的研制,助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自201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307)以来,已有12个国际项目发布,9个国际项目正在研发。在国内,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590)已发布6项国家标准,另有15项国家标准正在研发中。




在标准化制定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标准化的重点将从促进产业共识和总结最佳实践,逐步向提供质量保障转变。


为何要强调这样的转变?自2016年以来,区块链产业已经从培育期、发展期,逐步进入到成熟期。标准化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产业初期,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区块链技术,因此需要汇聚更多从业者,通过标准来形成对技术的共识,降低产业的进入门槛。在应用创新阶段,可以通过标准来总结应用创新中有代表性的最佳实践,以降低产业的创新成本。而当产业进入成熟期后,需要通过标准来完善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保障产业规范性的发展。


在长期与国际标准化团队的交流中,从多方面来看,我国区块链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毫不逊色。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区块链标准具有严谨的体系架构。从产业层面来看,我国区块链标准汇聚了大量的从业机构,并基于标准推动了多个产业的创新,为国际标准研制提供了丰富的最佳实践。


面对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需在多个关键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在性能优化方面,改进共识机制、发展链上扩容技术与二层网络;在隐私保护领域,应用先进加密技术、设计隐私保护模型并平衡隐私与性能;在跨链互操作性方面,制定跨链标准、建设跨链基础设施并强化跨链安全技术,以此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拓展。

核心产品
    联系方式
      Public QR Code
      官方公众号
      Affairs QR Code
      商务合作